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艺术类本科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是一个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学院,下设工业设计系、艺术设计系、传媒系和景观规划设计系四个专业科系,2025年学院本科招生专业有工业设计、风景园林(未来人居环境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5个专业。学院目前还设有设计学、工业设计工程、设计艺术、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5个硕士授予点及工业设计博士授予点,已经建立了横跨工学和设计学两大学科门类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体系。
学院目前为国际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Art, Design and Media)成员,近年来多次获得红点奖、IF奖等国际设计大奖。同时,学院也是“上海市设计学科同城协同建设四类高峰高原学科”项目的平台学校之一。
学院现有专(兼)任教师80余人,在校本科学生8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300余人。目前,学院已与英国伦敦大学、英国邓迪大学、日本千叶大学、法国巴黎视觉传达高等学院等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留学生交换计划,鼓励学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出国深造。
学院以社会应用和前沿学术研究为目标,以学科交叉为特点,紧紧依靠学校强大的理工背景,围绕创意产业的发展,走学科融合、综合发展的道路。自1985年建立本科教学以来,学院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条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在培养工业设计英才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视觉设计、交互设计与景观规划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学院坚持“知行合一、远见未来、科艺融合、笃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国内领先、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运用艺术化的视觉语言传达思想、信息和创意的一门学科。在当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国家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注重创新创意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更加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活力。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专业基础扎实和设计能力突出,具备较高人文艺术修养、良好设计创意思维能力、多元交叉知识结构和优良职业素养的创新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师生多次获得国内外知名设计竞赛奖项,如美国CA传达艺术奖、美国Graphis设计奖、MUSE国际创意奖、伦敦国际创意奖、意大利A设计奖、英国G-CROSS全球大学生创意奖、靳埭强设计奖等,并在亚洲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平面公益广告大赛、中国数码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字艺术大赛、美国迪士尼幻想工程挑战赛、挑战杯、方正字体设计大赛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体现了高质量的专业以及教学水平。
本专业具备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专业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艺术设计高校,具备优秀的专业水准与国际化的视野,兼具实践与研究能力;教学团队具有丰富的国内外设计工作经验,完成过多项国内外知名视觉设计项目并多次获得国际知名专业设计奖项。在不同的视觉设计专业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良好的师资结构。
专业主干课:绘画、艺术设计史、信息感知与设计、版式设计、图形设计、字体设计、插画设计、包装设计、品牌策略、视觉创意与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出版物设计、数字艺术设计、UI界面设计、创意思维、人工智能设计应用、动态影像设计、设计管理等。
毕业生去向:本专业相当比例的学生毕业后继续升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阶段学习。其余学生毕业后可去设计公司、互联网企业、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市场、品牌和宣传部门以及教育系统等。可从事品牌视觉设计、视觉创意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物设计、文创设计、视觉空间设计、UI界面设计、插画设计、数字影像设计、人工智能应用设计、信息设计等领域工作,担任设计师、美术指导、艺术总监、专业教师等职位。
本专业为视觉创意设计领域、国内外著名设计公司、各类知名企业设计部门等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设计及设计管理人才,众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500强企业及知名设计公司的中坚设计力量。未来前往国外知名艺术设计高校深造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学生近年来的主要方向。
本专业不招收患有色盲、色弱的考生。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艺术学学士学位证书。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致力于提升整体人居环境生活品质,重点研究如何创造或优化人类活动空间系统,是一门强调社会性、实践性、综合性、系统性、地域性的研究及应用性学科,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创造、环境体验与审美引导、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空间营造与社区营造相结合的特征。本专业以室内外环境协同创新设计、城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为核心,以面向新时代需求的环境更新设计、主题环境设计、虚拟环境设计为特色,探讨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科技化的现代环境设计规律,并始终探求可持续的设计方法和技能。
华东理工大学环境设计教育始于1994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课程结构与人才培养体系。在人工智能引领、可持续城乡发展新阶段,面向科技进步与个体、群体、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发展新需求,环境设计专业建立了由理论与历史、思维与方法、空间与造型、工程与技术、应用与实践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由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实践模块、数智设计模块、智造技术模块、协同设计模块、全程设计模块和个性发展模块等八大模块构成的专业教学体系,将环境设计从物质范畴的设计上升到人的行为活动环境整体观下的物质与非物质范畴,从传统意义上的阶段性设计上升到人居环境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设计。
专业特色体现在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能力培养与专业兴趣培养相结合,在专业发展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上形成了特色。二是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室内外环境设计并重,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并重,通过空间尺度的适度延展,拓宽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环境设计的广度上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三是整合华东理工大学相关学科优势,加强科艺融合、协同创新,发挥环境设计专业的系统集成与综合应用优势,在环境设计的深度上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
本专业校内拥有完善的教学空间和设备,校外与以上海设计企业为主的众多企业共建共创,设立了2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构成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专业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多学科背景,副教授职称以上人员占比7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0%。教师大多具有深厚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专业主干课程:设计造型基础、设计思维与表现、设计图学、空间构成、开源硬件与编程、数字艺术设计、数字化环境设计、环境设计原理、环境设计史、环境行为学、建筑初步、创新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初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主题体验设计、数智化建筑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大数据环境设计、数智环境更新、光环境设计、绿色建筑与材料、AIGC环境设计、环境智造设计、未来社区设计、专题设计、设计策划、设计运营等。
毕业生去向:本专业相当比例的学生毕业后继续升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阶段学习。毕业生具备人居环境发展全过程知识结构与参与能力,能够运用数智技术进行专业研究与实践,拓展虚拟环境设计领域和跨专业实践领域。具备在现代技术加持下,应对不同问题情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专业适应性,能够在各类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或者合作创业、独立工作,从事与环境设计相关的创意策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研究教学、咨询服务等工作。
本专业不招收患有色盲、色弱的考生。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艺术学学士学位证书。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面向数字化智能社会,服务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体现科学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以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播学为内核,吸收戏剧与影视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和视野,围绕数字媒体品牌策划和数字影像及应用两大研究方向,从媒介创意、媒介内容、媒介表达和媒介传播四大环节全方位对媒介展开研究。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具有较高艺术人文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具备国际视野和现代设计理念,掌握动漫、游戏设计、影视后期与特效、网络视频制作、互联网产品开发、网络交互设计制作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具备多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具有优秀设计创意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兼具商业市场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动漫、游戏、影视、广告、媒体相关领域从事策划、创意、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的创新复合型专门人才。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在原有广告学专业十年的办学基础上,聚焦科普、公益和地域文化的创意可视化及媒介融合传播方向,逐步与相关学科结成联盟,形成产教融合和科艺协同的办学新模式,聚焦数字媒体品牌策划与数字影像及应用两大研究方向,依托广告与品牌文化研究所和跨媒介智能设计研究中心,进行专业教育和产业实践。目前本专业已建成五个服务教学与科研的实验室:元宇宙内容创新实验室、数字图形影像工作室、数字演播大厅、VR实验教学中心、数媒专业工作室。
本专业探索科艺协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既充分发挥华东理工大学在工学领域的独特优势,同时结合综合性大学在人文学科的底蕴,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在创意设计与传播领域的学科特长,逐步与前沿产业联盟,在创意可视化媒介融合传播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学生在国内外专业竞赛中屡获大奖。
本专业创立产教融合新模式,教学主动对接与服务产业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主动与行业头部企业对接。学生三年级之后,为其配备“校企双导师”。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经与四十多家校外实习基地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专业主干课程:(1)数字媒体艺术核心课程模块,包括数字媒体艺术史、创意文案创作、虚拟现实基础实验、立体信息处理、数码摄影与创意表现、计算机图像处理、媒体品牌策划、智能硬件与传感器、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数字影像创意等;(2)数智类课程模块,包括数智科学基础、创意编程、智能硬件与传感器、数字创意呈现、创意文案创作、用户界面设计、数字动画编导制作、数据可视化设计.智媒科学传播、虚拟现实基础实验等;(3)交叉融合类课程模块,包括生命科学可视化研究、海派文化与创意产业、联合创作、专业创作(数字影像方向)、专业创作(数字交互方向)、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去向:本专业相当比例的学生毕业后继续升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阶段学习,其余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动漫、游戏、影视、广告和媒体相关领域从事策划、创意、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工作。
本专业不招收患有色盲、色弱的考生。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艺术学学士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