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特色
发布时间:2021-06-27   访问次数:2224

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高尚情操、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领袖气质的高素质时代新人。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研究型、个性化的本科教育体系,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工科试验班/实验班招生培养模式”“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外合作办学”“主辅修复合型人才培养”“微专业”等,以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个人竞争力。在大类招生情况下,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与爱好,一、二年级期间在不同大类间进行双向选择转专业。

学校秉承“厚基础、强实践、少而精、博而通”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由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4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统一规划通识教育课程,推进专业大类培养;注重专业综合素质培养与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潜能。学校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持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实行“工科试验班/实验班”招生培养模式,大力加强新工科建设,探索与实践多主体参与、多学科融合的协同培养新模式。工科试验班/实验班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学校设置“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智慧化工”“能源与环境”“机械智能化”5个工科试验班/实验班,旨在聚焦国家发展亟待解决和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未来国家战略必争领域的人才。学校实行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设有“化工与工程管理”“计算机与金融学”“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环境工程与社会学”“能源与经济”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多学科交融,旨在为学子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平台,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化工与工程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培养具有系统的化工专业知识和扎实的项目管理知识,有工程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与金融学”双学士学位项目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学科优势,培养系统掌握金融学理论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解决金融领域中各类复杂问题的高端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双学士学位结合化学与生物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强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生命过程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中的高级人才需求。“环境工程与社会学”双学士学位项目结合社会学和环境工程学科优势,培养在全球环境治理背景下,既具有环境知识和工程素养,又具有良好的分析评估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源与经济”双学士学位项目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学学科优势,培养既掌握扎实的能源工程基础理论,又精通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懂技术、精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参加双学士学位项目学习的学生,本科毕业并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

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采用大类招生,专业类名称为“化工与制药类(国际卓越工程师班)”,在大类培养阶段不分专业,本科阶段设置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4个专业,硕士(工程师)阶段设置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2个专业,均为华东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由华东理工大学与法国化学工程师学校联盟(简称FGL联盟)通力合作,于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学院引进法国精英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结合中法双方人才培养优质资源,实践卓越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工程技术精英和企业领袖。FGL联盟由全法20所专长于化学化工领域的顶尖高等工程师院校组成,拥有19个国家级科研实验室,至今已培养5万多名工程师,就职于世界各地。

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融合中法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中文、法文、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按照大类与专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本硕连读。本科前三年注重法语语言学习、数理化基础课程和工程师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逻辑思维能力;后三年工程师(专业硕士)阶段注重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前四年对应国内的本科教育阶段,后两年对应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生完成本科前三年阶段学习后,达到学院硕士研究生推免要求者可获得推免资格,推免比例位于学校前列。获得推免资格者,根据成绩排名,自愿选择去法国FGL联盟的工程师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长期交流,或在本学院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未达到硕士研究生推免要求者,可继续在本学院完成本科阶段学习,达到毕业要求者,方可毕业。符合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生也可通过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继续深造。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1+X,在本科一年级学生中选拔,实行“一对一”全程导师制,每位导师在同一年级中只能指导1名学生,并单独为其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前三年应完成除毕业环节以外的导师定制化课程,第四年起可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环节。四年期满且符合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培养方案毕业要求者,可获得学士学位;自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进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本博贯通的培养通道。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本科一年级下学期学生中开始选拔,学生前三年完成除毕业环节以外的定制化课程,最后一年以企业培养为主,毕业论文(设计)与企业合作完成,属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国家首批试点高校,目前已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7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森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共建的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也获教育部立项建设。

辅修专业是我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仅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平台,也为上海市西南片高校的本科生提供了共享资源。我校目前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学”“财务管理”“英语”“日语”“法学”“视觉传达设计”9个辅修专业,每个辅修专业的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目前每年申请辅修专业的学生约为1500名。学生选择的辅修专业应在主修专业学科门类之外,学生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且满足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学校授予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按国家规定,辅修专业学士学位在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上予以注明,不再单独发证。

微专业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我校现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智能生物制造”“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经济学”“国际企业管理”“翻译”“法学”“健康管理”15个微专业,以相对迷你精干的课程满足学生发展和自我兴趣的需求。微专业课程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放线上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自主选择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根据修读情况获得微专业证书或微专业课程修读证明。

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交流。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毕业生,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校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

 


网页发布时间: 202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