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4-06-14   访问次数:1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21-33612296021-64251944

电子邮箱:xxxgb@mail.ecust.edu.cn

学院网址:https://cise.ecust.edu.cn/

 

专业名称:

工科试验班(智能与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计算机与金融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1月,其专业建设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目前学院有3个系、1个实验中心、3个研究所,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主要单位有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主要负责学院各专业课程及全校相关基础课教学工作,是学校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

学院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学科,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50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99名,占教师总人数的64.71%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0.90%。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入选者10名,国家级青年高层次人才入选者13名,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70余人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院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抓实优质师资队伍进讲堂,教授与副教授均为本科生授课,形成了具有创新力的教师群体。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目前建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物质转化制造过程智能优化调控机制”基础科学中心、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基地,与国家实验室共建“工业智能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与多家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石油化工自动控制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创新研究成果,部分研究领域的科技实力已进入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列。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数十项。

学院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注重改革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将专业理论的最前沿发展动态和在重大研究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应用技术成果密切结合,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进入教学一线传道授业,及时向学生分享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院目前拥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15项,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国家级课程共11门,建有上海市一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等上海市级课程共41门,拥有石油和化工过程控制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信息技术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注重产学研合作,与西门子(中国)自动化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产学研合作案例,被评为“2006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华为智能基座”项目,在三十余门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知识,并增设两门创新创业选修课;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ACM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屡获佳绩。2019—2023年五年期间,为国家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2266名。学院努力克服疫情对学生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连续保持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工科试验班(智能与机器人)

工科试验班(智能与机器人)包含两个专业: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学生原则上在大三第一学期期末前完成分流,综合考查学生前四个学期学习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依托华东理工大学优势学科,面向“制造强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数字化转型”“双碳”等国家发展战略,瞄准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以自然智能(脑科学和认知科学)和机器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为核心,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从而深化机器智能,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脑认知科学、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人工智能数学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模式识别与统计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脑机交互原理与技术、智能无人系统、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语音识别等。

毕业生去向:在人工智能公司、互联网公司、金融、信息产业、工业企业、电子商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防等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处理、算法研发与设计、智能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工作,或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出国深造。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机器人工程

机器人工程专业依托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面向“制造强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发展战略,以机器人科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感知与检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背景,集信息、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机械及认知等技术为一体,重点掌握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集成应用技术,研究如何用机器去感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从而深化机器智能,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机器人工程领域复合型技术专业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机器人原理与设计、自动控制原理、模式识别与统计学习、智能无人系统、脑机交互原理与技术、机械学基础、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机器人传感技术、机器人驱动与运动控制、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实践、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应用、机器学习课程设计等。

毕业生去向: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部门胜任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设计、开发以及工程管理等相关的工作,或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出国深造。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类包含三个专业: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信息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原则上在大一第二学期期末前完成分流,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入学后第一学期学习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

 

自动化

自动化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分别于2013年、2019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协会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由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带领的本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爱岗敬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高水平卓越拔尖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密切跟踪国际技术前沿,瞄准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优势,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人才培养环境,利用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以及教学基地条件,构建立体化科研创新人才育人平台,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才,是流程工业智能制造领域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专业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与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工程、过程测控仪表、工业控制装置与系统、嵌入式系统原理、人工智能基础、智能优化技术、智能控制、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等。

毕业生去向: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电力、汽车、轨道交通、医疗装备等部门从事自动化系统和装置、智能化系统建模和算法的设计研究;在IT和互联网行业从事相关产品或软件的开发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在国有大中型和外资企业从事生产过程控制及管理等工作;在金融保险等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及技术支持等工作;或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出国深造。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立于2003年,于202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瞄准“智慧能源”和“智能制造”国家发展战略,面向电力工业、智能制造、新能源产业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以“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强创新”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力电子、电气传动、电气系统分析及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科学研究、运行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创新型、复合型交叉人才,立足上海、服务全国。

以“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强创新”为宗旨,形成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的课程体系,“厚基础”重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同时包含数学基础类、物理基础类、工程基础类相关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同时包含电气传动类、电力系统类、工程与社会类等特色专业课程,例如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控制器原理与实践、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电机及电力拖动基础、运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控制装置、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智能配电系统、智能电网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等。

依托“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石油和化工过程控制工程虚拟仿真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开设面向柔性化工过程的智能电网设计等实践课程,并依托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科梁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产学研实习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保障。

以国家、区域及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的战略需求为原始驱动,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融入课程体系,形成综合交叉的专业选修门类:人工智能类、控制类、电气传动类、综合能源类。内容涵盖大数据与云计算、机器学习、电力机器人技术、综合能源系统等。依托“石油化工过程智能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

毕业生去向:在大唐、国电、华电等国内大型电力公司从事电力优化调度、新能源发电技术创新等研究工作;在航天、航空、石化、轨道交通、石化、机电、建筑等行业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研究和维护等工作;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从事电气控制工程及管理等工作;在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从事电厂、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设计,以及电气设备现场调试等方面的工作;在金融保险IT和互联网等行业从事算法设计及技术支持等工作;继续深造。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专业于2020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信号处理、通信等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能在信息工程专业的电子设计与嵌入式系统、智能信息处理与现代通信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系统设计、人工智能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等。

毕业生去向: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包括继续深造和正常就业。其中,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0%左右,主要去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深造。就业地区主要为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主要就业领域为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与软件服务相关企业、教育机构、银行、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等。

本专业学制为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计算机类

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大类共包含两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原则上在大一第二学期期末前完成分流,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入学后第一学期学习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学科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了三轮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培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专门知识,具备分析、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等。

毕业生去向: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计算机公司从事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软/硬件系统的生产与营销工作;在金融、贸易、商业机构从事信息采集和分析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致力于培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掌握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与实践能力,能在软件及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能从事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软件工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项目管理以及企业级软件应用设计、系统软件课程设计、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

毕业生去向: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计算机公司从事软件系统设计、实现、测试、质量管理与维护工作,软件系统的生产与营销工作;在金融、贸易、商业机构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应用和分析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计算机与金融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本专业为我校首批设立的三个双学位项目之一。项目依托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商学院金融学系、金融工程研究所等,学科实力突出,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的金融学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2019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了第一、二、三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奖项5项。科研成果丰硕,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计算实验金融、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复杂金融网络、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遵守法律法规,具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具有全球化和专业化的视野,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端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金融理论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领域和金融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开发、设计金融科技系统和创新金融工具,并能综合运用计算思维和逻辑思维解决金融实务问题。

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类课程;金融计量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学等金融类课程;Python与金融数据挖掘、大数据与金融计算、金融信息安全和金融机器学习算法等交叉类课程。

毕业生去向: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从事金融科技领域的技术及研发、计算机行业的科学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应用,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资产定价、风险管理及相关管理工作;在计算机公司从事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软/硬件系统的生产、营销工作;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出国深造。

本双学位项目学制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并同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

 


网页发布时间: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