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
发布时间:2023-06-28   访问次数:11

化工学院

咨询电话:021-64253077

电子邮箱:qiushang@ecust.edu.cn

学院网址:https://hgxy.ecust.edu.cn/

专业名称:工科试验班(智慧化工),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双学士学位,“化工与工程管理”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是首批全国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上海市 I类高峰建设学科;在 2016年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评A+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我校在化工领域当选院士 6人,国家级高端人才 17人。

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242人,其中专任教师175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双聘院士 1人,外籍院士 1人,国家教学名师 1人,国家级人才 8人,国家级青年人才 10人,上海市教学名师 3人。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入选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化工学院现有 3个系、8个科研基地和 1个“985”大型仪器分析测试平台,设置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4个专业。学院 4个专业全部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我国大陆地区首个通过 ABET国际认证的专业。学院建设有 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和 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化工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构建了“化工与工程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微专业和全英语授课专业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生在学科及各类创新创业类赛事中屡获殊荣,近年来多次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化工设计竞赛特等奖、全国化工实验大赛特等奖等,每年获奖超过 100人次。学院目前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合作,选派本科生赴境外进行短期科研交流、寒暑期项目,开展研修、科创和文化交流;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日本等国家的 20多所知名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每年有近 100名本科生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

 70年的办学历程中,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的 6万余名毕业生为我国化工、石油、医药、生工等行业的创新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10余名毕业生当选为国内外院士,30余名成长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0余名优秀校友在国家部委、央企和大型研究院所担任行政或技术负责人。

 

专业设置与分流

化工学院设置四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轻化工程。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储运工程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精细化工专业按“工科试验班(智慧化工)”招生,轻化工程参与“化学类”大类招生,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单独招生。学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完成分流,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入学后的学习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此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与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设立双学士学位项目,本科毕业并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

 

 

工科试验班(智慧化工)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华东理工大学的支柱学科,底蕴深厚,特色优势鲜明。1981年获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入选首批全国重点一级学科,2000年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2008年获批“985优育质量工程的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多次通过教育部势学科”创新平台,2014年化工专业成为中国大陆高校中首个通过 ABET认证的专业,2015年入选上海市 I类高峰学科,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 A+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我校在化工领域当选院士 6人,国家级高端人才 17人。

工科试验班(智慧化工)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满足石油和化学工业及其相关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工程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思维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利用大数据和具有人工智能的现代工具分析解决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与决策问题、工业生产的运营与管理问题,探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前沿以及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前沿的新理论、新技术,具有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国际视野,未来有潜力成长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能在化学工业和能源、环境、医药、环境,微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技术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智能化工分析与设计等。

毕业生去向: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工作;在化学工业和能源、环境、医药、微电子、信息等相关企业从事生产、设计、研发和管理等工作;在国家管理部门中从事技术贸易与技术管理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源于我校 1952建校时首批 5个本科专业中的无机物工学专业、燃料化学工学专业和 1957年国内首创的化学工程学专业。这些专业开创了新中国化工高端人才培养的先河,华东理工大学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化学工程师的摇篮”。本专业于 2007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被列入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国家级教学团队、高等教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复认证;2010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入选首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4年在国内率先通过了 ABET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得了该机构能给予的最长有效期(6+3年);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目前专业建有先进完整的精品课程培养体系、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基地、全英语专业和以 MOOC为主导的微专业等,教学和培养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本专业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该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在 2016年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评“A+”,在 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化学及相关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物理、化学实验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深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门知识,突出的化学工程实践能力,有职业操守、专业责任、爱国情怀,有人文素养、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胜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工程设计、科技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能达到如下预期目标:能在工业界、学术界使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鉴定、分析、制定和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创新和发展意识、良好的组织、沟通和合作能力,能把握化工及相关行业发展需求,了解前沿科技发展动向;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适应产业和科技发展,未来有潜力成为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拔尖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分析与开发等、化工过程安全等。

毕业生去向:本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具备深厚的工程理论和知识,以及灵活的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的工程思维方法,在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和就业环境中极具竞争力。不仅在传统化工领域,在新能源、高端化学品和材料、医药、微电子、环境与安全、航空与航天等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

本专业学制 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于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国首批新兴战略专业。2011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5年入选教育部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建成华东理工大学唯一国家级大学生省外实践教学基地;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2年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本专业以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依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A+”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985优势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专业拥有化学工程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钾锂战略资源国际联合实验室、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雄厚科研基础与师资力量,联合生态环境、生物、机械、法律、经济、管理等多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办学。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比超过 82多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等各种教育教学奖励,专业教学团队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近五年获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项。

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国家资源循环利用战略的重大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资源与环境、能源与材料、生物与医药等相关流程工业领域从事与资源循环与高效利用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 5年左右能达到如下预期目标:能在工业界与学术界成功地开展与专业职位相关的工作,分析和解决资源循环与高效利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在物质分离的界面科学与工程研究、复杂共伴生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大宗工业废物及城市矿山资源化等领域具有职场竞争力;能运用所掌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重要的法律、伦理、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宽广的系统视角,分析、解决和管理工业生产领域中资源循环利用多学科交叉工程项目,具有跨学科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根据职业发展需求不断学习,在专业发展和领导能力上表现出担当和进步,在资源循环领域成为行业技术骨干。

专业主干课程:在系统完整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课程体系中,更注重突出矿产资源概论、结晶学与工业结晶、微生物与生物化学基础、资源循环分离工程与技术、资源循环过程工程、工程流体力学、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等工程技术与人文教育,聚焦“物质分离过程中界面科学与工程”“复杂共伴生国家战略资源高效利用”及“城市矿山资源化”等领域,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特色专业教育体系。

毕业生去向:在化工、冶金、新能源、材料、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相关企业、设计院、研究院从事与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工作;从事各类城市环境与资源管理工作;在高校相关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政府有关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国外深造高校有伦敦大学、昆士兰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500强大学,国内高校包括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

本专业学制 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轻化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轻化工程专业成立于 1999年,并于同年开始招生,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轻化工程专业之一。2010年,由我校牵头制定完成添加剂化学与工程方向专业规范,并于 2013年成为轻工类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2019年获批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场考察。本专业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该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评“A+”,在 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目前,华东理工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按照添加剂化学与工程方向招收和培养学生,着重于材料化工和日用化工领域添加剂的结构、性能及其生产与应用。本专业特色鲜明,涉猎面广,实用性强,是创造绚丽、高品质生活必不可少的专业。本专业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和化学工程基础知识,对材料化工、日用化工等添加剂的重要应用领域有较深入的了解,具有较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和过程开发能力,专业覆盖面广,工作适应性强。

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专业拥有包括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领军人才在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33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92%的专业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历。专任教师承担科研项目累计经费 5000余万元,发表 SCI EI收录论文 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100余项,承担省级与校级教学项目 50余项。本专业建立了完善的教材体系,8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为精品课程,其中 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和上海市一流课程,3门上海市重点课程,2门校重点课程;自编配套精品教材 7部。专业还拥有一流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依托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轻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此外,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 10余家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签订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协议,并聘请多名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兼职指导教师。

专业主干课程:化工原理、化工安全导论、化学反应工程、添加剂合成原理、轻化工专业实验、流变学基础、添加剂生产设备及设计、界面与胶体化学、材料添加剂化学、高分子科学基础等。

毕业生去向:在化工、材料、日化、食品等各类相关企业、设计院(工程建设公司)、研究院等从事与轻化工程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等工作。近几年,国内外深造率为 50%左右,国外深造高校有休斯敦大学、伦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国内高校包括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

本专业学制 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油气储运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按照“厚基础,强实践”的办学思想,专业主要办学方向包括:油气集输、存储、清洁加工与高效利用、油气金融贸易。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在 1958年成立的石油天然气工学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且主动服务国家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发展战略需求的专业,坚持依石油化工而立、缘石油化工而强,具有鲜明的石油化工特色和辉煌的历史。专业历史底蕴深厚,在 6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为我国石油化工事业培养了以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兴田教授等为代表的杰出人才,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走上重要管理岗位,成为行业翘楚。本专业注重教育国际化和留学生的培养,教学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位居前列,就业、读研和出国深造率高,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1988年,江泽民同志为我校石油加工专业题词“人才辈出”。在专业成立 50周年之际,杰出校友章建华教授题词:“愿育才有方的石油加工系培养更多的石化优秀人才。”杰出校友王基铭院士题词:“坚持石油化工特色传承拓展再创辉煌。”

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团队充满活力。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中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等国家、省部级及国有大型企业委托重要项目百余项,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和教学成果 20余项。

为主动服务石油天然气工业低碳、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需求,专业围绕厚基础、强实践、宽口径、重能力的办学理念,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并重,全面培养学生各专业方向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教育国际化和留学生的培养。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位居前列。

专业主干课程:石油炼制工艺学、分离工程、天然气加工工程、油气集输、油气工程设计等。

毕业生去向: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化集团等大型国有石化企业、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石油贸易公司、航空油料公司、港口、军队等企事业单位。

本专业学制 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化工与工程管理”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本双学位项目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化工学科)及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程管理学科)。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上海市 I类高峰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历次学科评估中,一直位列全国同类参评学科的前三名;在 2016年学科评估中,获评 A+学科;2017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 2016学科评估中获评 B+学科,进入全国前10%,排名并列第 19位。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拥有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成多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及重点课程、上海市在线开放课程,并获得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化工专业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 ABET认证标准,以学生“学习成果达成”为评价指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培养机制,以及“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覆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增加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构建创新实践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工程管理学科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紧随国家基建投资的需求,以 AACSB国际教育认证为契机,培养学生项目管理应用的综合能力,通过课程内容改造、配套教材建设、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团队优化以及学术导师制度等方式,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团队和实践等方面形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本双学位项目面向大数据时代的项目化和知识经济社会,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始终贯彻现代工程认证教育理念,构建面向新产业发展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化工产品开发及建造过程的项目化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化工专业及工程管理专业优势,培养具有系统的化工专业知识和扎实的项目管理知识,具备工程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及化工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概论、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风险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预算与成本管理、项目合同与采购管理、项目融资、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等。

毕业生去向:在化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企业、工程建设与管理单位、投资公司、设计规划部门、政府部门等从事化工设计、化工生产和技术管理以及化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双学位项目学制 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并同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管理学学士学位。


 


网页发布时间: 2023-06-28